? ? 馬來語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含義。廣義上的馬來語泛指屬于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的諸語言;狹義上的馬來語指一種使用于馬六甲海峽附近地區(qū)的語言。狹義上的馬來語在語言分類上屬于南島語系的印度尼西亞語族。
? ? 在1945年以前,蘇門達臘島以外的很多地方也是使用馬來語。但是在印度尼西亞于該年從荷蘭手中宣布獨立以后,印度尼西亞所使用的馬來語則被改稱為印尼語。
基本介紹
? ? 馬來西亞聯(lián)邦和文萊蘇丹國的官方語言,也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之一。屬南島語系印度尼西亞語族。分布于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、文萊、泰國南部及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、廖內(nèi)和林加諸島。使用人口約1000萬等。
? ? 公元7世紀,一種含有大量梵語借詞的古馬來語已在南蘇門答臘地區(qū)產(chǎn)生,它是當?shù)貜V泛使用的商業(yè)語言。14世紀以后, 有馬來亞、雅加達、安汶等地區(qū)方言,同時還出現(xiàn)了市場馬來語,它是簡化了的馬來語,分布于南洋群島。馬來西亞的現(xiàn)代標準馬來語,也稱作馬來西亞語,它在部分基本詞匯、部分語音和某些形態(tài)與句法特征方面跟印度尼西亞語有所區(qū)別。馬來語有6個單元音,3個雙元音,24個輔音(其中6個是外來語的輔音)。借詞多源于梵語和阿拉伯語。大部分詞由兩個音節(jié)詞根組成,通過前、后、中綴構(gòu)成派生詞或表達某些語法意義。名詞沒有性、數(shù)、格的變化,重疊法可以構(gòu)成復數(shù)和表示其他語法意義。馬來語是分析型語言,句法關(guān)系由功能詞和詞序表示。句子的基本結(jié)構(gòu)是主語-謂語-賓語,定語在名詞之后,狀語在動詞之后。馬來語最初使用源于印度的帕拉瓦文字,14世紀以后使用爪威文字,即阿拉伯字母書寫的馬來文。19世紀末,英國人把阿拉伯字母改成了拉丁字母。1904年后在馬來亞推行了用拉丁字母書寫的現(xiàn)代馬來語,爪威文還在馬來亞和蘇門答臘部分地區(qū)繼續(xù)使用。
名稱來源
? ? 根據(jù)馬來西亞、印尼和文萊共同達成的默契,馬來語是以廖內(nèi)語(Bahasa Riau)--- 蘇門達臘廖內(nèi)省(Riau)的口音 --- 當作標準語的。這是因為長久以來,現(xiàn)屬印尼的廖內(nèi)省一直被視為是馬來語的誕生地。
? ? 在馬來西亞,馬來語被稱之為"Bahasa Melayu (馬來語言;Malay language)"或"Bahasa Malaysia (馬來西亞語言;Malaysian language)"。"馬來西亞語言"是馬來西亞政府在1967年的《國語法案》(National Language Act)中被使用的語匯。一直到1990年以前,"馬來西亞語言"是比較常被用來指涉馬來語的一個名稱。但是在1990年以后,不論是官方人士或者是學院里面的學者,卻都逐漸傾向于用"馬來語言" --- 這是馬來語版的"馬來西亞聯(lián)邦憲法"中所使用的語匯 --- 來指涉馬來語。
? ? 印尼在宣布獨立以后,也是使用某種形式的馬來語當作其官方語言,但是卻將其稱之為"Bahasa Indonesia (印尼語言)"。至于在文萊和新加坡,他們所使用的馬來語則是被簡單稱為"Malay (馬來語)"或者是"Bahasa Melayu (馬來語言)"。
? ? 基本上,所謂"馬來語言"和"印尼語言"的區(qū)別,是基于政治上的原因,而不是基于語言學上的考慮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溝通的,雖然有不少語匯不一定完全相同。但是,值得注意的是,很多馬來方言彼此之間反而無法完全互相溝通。比如說,對很多馬來人而言,他們就很難理解吉蘭丹語(Kelantanese)的發(fā)音。此外,印尼爪哇的馬來語(Javanese Malay),則是擁有很多特有的詞匯,即使是熟悉馬來語的馬來人也無法完全理解這些詞匯的意思。
與印尼語區(qū)別
馬來語和印尼語之間的差別,可以類比為英式英語馬來語(British English)和美式英語(American English)之間的差別。使用這兩種語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彼此溝通的,只是在書寫系統(tǒng)的拼音和語匯上有一些差異。造成這種差別的主要原因,是由于印尼語從爪哇語和荷蘭語中借用了不少詞匯。比如說,馬來語中的"郵局(post office)"是"pejabat pos",但是印尼語中的"郵局"則是"kantor pos",這是借用"kantoor"這個荷蘭語 --- 荷蘭語中的"辦公室(office)"--- 而產(chǎn)生的詞匯。
書寫系統(tǒng)
? ? 在20世紀以前,由于多數(shù)的馬來人都信奉伊斯蘭教,所以他們是使用一種叫做"Jawi"的改良式阿拉伯字母書寫系統(tǒng)來進行書寫的。之后,另外一種叫做"Rumi"的拉丁字母書寫系統(tǒng),則逐漸在日常生活中取代了"Jawi"原本的地位。馬來西亞和印尼在書寫系統(tǒng)上的差別,其實正反映了當時統(tǒng)治兩地的不同殖民政府 --- 英國殖民政府和荷屬東印度公司 --- 在書寫系統(tǒng)上的差別。
? ? 在印尼語中,英文字"moon"中的母音,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寫成"oe"。在日本占領(lǐng)印尼的時候,這個母音又被日本殖民政府改為"u"(因此,印尼第一任總統(tǒng)蘇卡諾的名字,也從Soekarno被改為Sukarno)。同樣地,在1972年以前,英語"chin"中的輔音,雖然在馬來語中是用"ch"來表示的,但是在印尼語中呢,則是遵循荷蘭語的習慣而書寫成"tj"。所以,"孫子"在馬來語中的寫法是"chuchu",但是在印尼語中的寫法卻是"tjoetjoe"。
? ? 這種情況一直到了1972年才有所改變。由于印尼"Ejaan Yang Disempurnakan (精確拼音;Perfected Spelling)"的公布,馬來語和印尼語中書寫系統(tǒng)的這些差異才有了縮小的跡象。比如說,在這之后,馬來語的"ch"和印尼語的"tj",都一律改成"c",因此"孫子"就變成了"cucu"。此外,印尼語也不再使用"dj",而是使用馬來語中已經(jīng)采用的"j",因此,雅加達的拼法,就從"Djakarta"變成了"Jakarta"。原本在印尼語中被保留來發(fā)半元音的"j"(即英語"young"的第一個發(fā)音),也由馬來語中的"y"所取代。
? ? 雖然馬來語和印尼語在書寫系統(tǒng)上已經(jīng)幾乎獲得了統(tǒng)一,然而,由于某些歷史上的原因,這兩種語言的某些詞匯還是有差異。比如說,"錢"在馬來語中是寫成"wang",但是在印尼語中則是寫成"uang"。
詞匯特點
? ? 馬來語屬于馬來-波利尼西亞語族。從14世紀開始,隨著越來越多的馬來人阪依伊斯蘭教,他們開始使用一種叫作Jawi的阿拉伯字母書寫體。19世紀,英國人基于拉丁母設計了現(xiàn)在普遍使用的馬來文字,而印尼文則是由荷蘭人設計的。除了拼寫之外,印尼文和馬來文的區(qū)別不大。馬來語的語法與西歐語言有著根本的不同。馬來語沒有詞前綴和詞后綴,屬于分析語而相應的功能則由附加單詞來實現(xiàn)。而名詞的復數(shù)形式則由簡單的將該名詞重復說兩次來實現(xiàn),比如,"rumah-rumah"的意思就是"houses"。而跟在數(shù)詞后面的名詞又恢復為單數(shù)形式,并且添加了一個數(shù)量單位,有些類似于英文"seven head of cattle"的結(jié)構(gòu)。馬來語里有許多這樣的數(shù)量單位,比如,動物(ekor - 頭,tail),人(orang - 人,man),以及花、珠寶、絲線甚至魚網(wǎng)的單位。"兩只貓"(Two cats)在馬來語是"dua ekor kuching" (two-tail-cat),兩個小孩(Two children)在馬來語里則是"budak dua orang"(child-two-man)。
? ? 馬來語中的許多借詞源自梵語和阿拉伯語。英語中來自馬來語的借詞包括:orangutan(人猿)、gingham(有條紋或方格紋的棉布)、sarong(圍裙)、bamboo(竹子)、rattan(藤)、kapok(木棉)、paddy(稻谷)、amok(殺人狂)。